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65节(1 / 2)

原来偿还借的钱粮批了六百万两,给京师百姓补贴受损批了五百万两。

然后各衙门申请了大概一千万两,这钱肯定用不完,但是放在衙门里面心里踏实啊。就算李大人不准贪污,但是谁不是穷怕啦,留点钱在衙门的账户上哪里不好。

李适头几日在朝廷上公开宣称大明银行有银五千万两,不仅百官听进去了,京师的百姓也听信进去了,更是不断的向外扩散。

离京师较近的卫所,本来面对朝廷的勤王令,狗都不理。踏马的欠饷长达数年,甚至数十年,还想让老子效命,没门!

这不一听说朝廷有钱五千万两,这些卫所的军官马上组织起卫所里面所剩不多兵丁,然后再雇佣一点附近的老弱病残,地痞流氓,兴匆匆的往京师而来。

口号那是喊得震天响,勤王护驾,剿灭建奴。

像在山东山西的藩王也是望风而动,这朝廷都这么有钱了是不是把拖欠的俸禄给清了,然后顺便再要点赏赐,这一点都不过分吧。

在京师的各衙门开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,本来需要十万两,但是我大明的官风肯定不允许只报十万两。

张口闭口就是三倍打底,五倍还行,往高了报,没有想到居然还真的批下来了。

于是各个衙门第一件事先把自己的衙门给大修一下,当然这都是向李大人靠齐,据说户部的衙门大修预算高达五十万两。

这大修衙门可是个大工程,百官秉承着不要最好只要最贵的态度纷纷出方案出预算,主打一个咱不差钱。

就算李适的几个老乡尚书不断的压制也挡不住手下官员们的热情,百官积极而动,连崇祯皇帝看到了都要动容,朕的大明中兴在即。

兜售材料,想要承包工程都是门技术活,没有一点孝敬你能拿到?于是商人们纷纷上门孝敬,百官顿时赚得盆满钵满。

这虽然不准贪污,但是百官来钱的手段可不少,当然顶风作案大肆贪污的人肯定也不会少。

这几日京师暗流涌动,特别是烟花之地的生意是原地起飞,通宵达旦,络绎不绝,看上去京师好一副盛世的景象。

然后就是大量的热钱进入了市场,而大明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,立马就出现钱多货少的情况,通货膨胀立马显现,纸币的价值顿时一落千丈。

要不是税收需要纸币,大明织造局的布匹需要纸币,还有朝廷硬性规定需要纸币,这大明银行现在已经信用坍塌,纸币也变成擦屁股都嫌硬的废纸。

这时户部右侍郎宋应升也是慌里慌张的小跑过道,

“李大人大事不好啦,京师又要断粮了。”

李适顿时麻了,这才当政几天,上一秒百姓官员都在大呼大明中兴在即,这还没有高兴几天,这大明特么感觉又要完蛋了。

李适不由叹息,还是打仗有意思啊,就那种一个冲锋就胜利的仗,本少保就喜欢打。

看来这朝堂也没有意思,本少保勤民听政,宵衣旰食,虽然只当政五天就连续开了五次朝会。

连崇祯皇帝都直呼内行,朕一个月也才开个十次朝会,李卿真是一个能臣啊。

难道本少保又转回战场?这朝堂真是太难啦!

这唐永安可真是一个人才

李适抛开这些无用的想法,只得无奈的说道,

“上次不是才往市面上投放了两百万石的粮食吗?而且现在每天都有南方的商船运粮而来,怎么可能又出现断粮。”

宋应升给李适解释道,

“李大人最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,市面上的纸币横行,将京师的物资扫荡一空。”

“百姓看到物资缺乏便统统开始疯狂囤粮,粮店又不允许涨价,就这一两日便被抢购一空。”

“现在市面上根本买不到粮食,很多没有买到粮食的百姓顿时大乱,京师部分地区谣言四起,风声鹤唳。“

“朝廷的太仓存粮也只剩二十万石,又要接济四方而来的勤王大军,根本不敢乱动。”

“而南方的商船每日不过几艘,杯水车薪啊。”

李适顿时大惊,这粮食是一切的根本,要是缺粮,本少保的纸币马上就得崩盘。

可是这粮食真不好搞啊,难道再次找达官显贵们借一点,但是他们肯定也不多了。

找百姓?他们才多少粮。再说如此行径败坏本少保英明神武的名声。

而海上运粮现在还在开始阶段,动静还不大,还真是杯水车薪。

本少保实在太难啦,原本以为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,没有想到现实这么残酷。

本少保还是怀念当督师的时候,叱咤风云的日子,一打仗就胜利的光辉岁月。

看着宋应升欲言又止的样子,李适当即说道,

“宋大人难道有解决断粮的方法。”

宋应升当即说道,

“京师的民间其实还有大量的粮食,还有周边的乡绅手里的粮食也不少。”

“下官担任户部侍郎以来,就关注过粮食问题,这两日也走访了京师附近的乡绅和商人。”

“要他们卖粮也不是不可以,但是需要用现银,纸币这东西他们不认。而且今日京师一片混乱,纸币贬值,谣言四起,下官担心这些乡绅和商人会坐地起价。”

李适顿时大怒,一掌拍在一旁得茶几上,怒吼道,

“奸商劣绅,本官和你们不共戴天。”

唐永安当即说道,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