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派基本势均力敌,在盛京的皇宫吵得不可开交,一句话说不对立马剑拔弩张。
最后大家请出隐退的代善出来主持公道,代善是四大贝勒之首,威望甚高。不过代善和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有染和虐子事件被努尔哈赤不喜。
在皇太极时代因轻君蔑法被赋闲在家。
现在大清已经没有这种能主持公道的人物,最后只得将代善请出来。
代善的办法也很简单粗暴,既然你们二人都不服谁,那么你们二人就都不能当大清的皇帝,大清的皇帝位置由皇太极的其他儿子继承。
最后经过多次的商议妥协,由六岁的福林继位,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摄政。
李适丢下大部队,乘坐战船于八月二十回到京师,南方最终还是发生了剧变。崇祯早就急不可待,多次催促李适回京。
一回到京师,李适顾不得休整,马上进宫面见崇祯皇帝。
一见到李适,崇祯立刻松了一口气,
“李卿,非是朕要急着将你召回,实在是南方发生了剧变,江南的逆贼将慧王叔绑到南京,强行让慧王叔监国。”
“拒不承认朕的合法地位,准备与朕划江而治。”
李适只是心里好笑,这南方的士绅也太不成事了吧,居然没有拥立慧王为帝,如此畏首畏尾,难成大事。
“陛下不必忧心,现在朝廷兵强马壮,皆是心向陛下。南方逆贼不过跳梁小丑,只待朝廷兵锋而至,一战而下罢了。”
当然崇祯肯定不会如李适这般轻松,现在南京的政权威胁直接越过建奴,顺贼,献贼等,成为崇祯的眼中钉肉中刺。
“李卿可否尽快出兵南下,剿灭这帮逆贼,不然朕难消心头之恨。”
李适???我都还没有歇一口气。
“陛下,现在大军还在关外,回到京师也至少要休息个把月吧。”
崇祯可等不急了,这居然敢公开和朕对着干,不过崇祯还是说道,
“李卿这次大败建奴,夺取锦州,真是大功与社稷。朕有意封李卿的儿子为侯,已全李卿的功绩。”
李适是文臣,还是内阁大臣,立了战功只能将赏赐施加给后代。
李适赶紧说道,
“陛下,臣的儿子还没有出生呢?不过应该要快了,下个月吧。”
崇祯却是一脸疑惑的说道,
“李卿,你的儿子李信不是都快八岁了吗?”
李适撇撇嘴,那是我的儿子?
全是坏消息
这李信是原主李适的儿子,留在浙江老家。
虽然这看起来好像也许是自己的儿子,实际上可能也是自己的儿子,但事实就是有点膈应。
不过李适表示还是自己动手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,去年十一月李适第一次出征建奴的时候,妻子杨心慧便有身孕。
按照时间来看,也就大概这一两月就要出生了吧。
下来后李适回到户部衙门,当即户部左侍郎宋应升,右侍郎熊汝霖,大明银行行长唐永安三人联袂而至。
只见宋应升急切的说道,
“李相,大事不好了,进入八月以来,北直隶的顺德府,广平府,大名府,还有山东的数个州府,全部出现旱灾,已有一月未见雨滴。”
“要是这样下去,今年的秋税将大打折扣。”
李适摆摆手,一脸的淡定,这崇祯年间的旱灾洪涝什么的就像家常便饭,不足为奇。
“天灾人祸,人力不可违啊,尽力抢救便是。”
宋应升还想争取一下,但是一想李相也不是神啊,天灾人祸也无法控制的,只得闭上嘴巴。
这时右侍郎熊汝霖又说道,
“李相,国库告急,九月的粮饷开支都难以为继了。”
李适顿时重视了起来,
“怎么会?本官走的时候国库不是粮饷充足吗?”
熊汝霖一脸的无奈,只好说道,
“夏税入账八百万两,其中一半用于近期的工程开销。这次锦州大战光是粮饷开支和武器补给等大约花费了七百万两。”
“要是按照李相你发回来的奖赏和抚恤,还得需要近四百万两。”
李适顿时瞪大了眼睛,不可置信的说道,
“你是说一个锦州之战,打掉了朝廷一千一百万两?”
熊汝霖哭丧着脸点点头,